招商局整合中集、中航国际旗下船舶海工竞争加大
南北船整合敲定后,国内航运海工整合再起波澜。近日,招商局拟整合中集集团、中航国际旗下船舶和海工业务。7月9日,e公司记者分别向当事方求证获悉,中集海工业务一直在筹划整合过程中,但具体方案并不确定,中航国际方面则确认了整合事宜。
据财新最新报道,央企招商局集团拟整合中集集团、中航国际旗下的船舶和海工业务。整合完成后,三家企业的船舶和海工业务都将由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局工业集团统一运营。
对于上述消息,中集集团方面向e公司记者表示,目前不能确认该方案真实性,但同时承认中集海工重组事项一直在推进;中航国际方面则表示确有其事。
招商系牵头国内船舶海工业务整合消息并非首次公布。今年4月份,据《中国船舶报》消息,招商局工业集团、中集集团、山东省、深圳市和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在组建“中国海工集团”,着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工程整体解决方案行业龙头。
据报道,在中国海工集团的组建中,招商局工业集团和中集集团计划将双方海洋工程相关的资产和业务注入,山东省、深圳市和国投创新作为战略投资者,以现金注入,组建成立一家混合所用制下市场化运营的海洋工程集团公司。新组建的中国海工集团,在华北、华东和华南拥有5个建造基地,在深圳、烟台、海门、瑞典、挪威、意大利拥有6个技术中心。
相比此前版本,中航国际成为“新成员”,将与招商局形成跨央企级整合互动。
从资本运作来看,近年来中航系持续在剥离地产等非主营业务;而据业内人士透露,中航国际旗下船舶业务体量较小。工商资料显示,旗下有中航中航鼎衡造船有限公司,负责浮式装置及船舶设计与建造,船舶修理,工业钢结构的生产,销售本公司自产产品,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另外有中航船舶(厦门)有限公司, 中航国际船舶发展(中国)有限公司等从事船舶涉及等业务。不过,目前具体整合方案有待进一步披露。
今年两会期间,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装备制造、造船领域的战略性重组,持续推动海工设备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不断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随着南北船重组落定,这一表态也逐渐在市场上应验;而日前国资委副主任赵爱明调研招商局时也提出了四点要求,其中就包括希望招商局的市场化改革能为国企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东吴证券也指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正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重组启动,也启动了对船舶系资本运作加速期望,短期来看,市场对资产整合预期升温,船舶板块及其他具有体外资产的上市公司有望迎来主题性行情;不过,当前船舶系上市公司估值普遍较高,或者仍然亏损,两船合并将有效提升我国军民用船舶产业链运行效率,相关上市公司的管理效率和盈利水平有望得到改善。
招商中集海工整合
相比与中航国际跨央企级、跨平台互动,招商局与中集集团海工业务整合则基本属于同体系范畴,并且市场上早在2015年就有整合传闻。
2017年4月,招商局工业集团从招商局港口接手了中集集团24.53%股份,成为中集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中集集团负责人当时向记者表示,这次股份转让是招商局集团内部业务梳理和调整,即由招商局港口集团转到招商局工业集团,招商局集团的股权不变。但市场解读此举为双方海工产业的整合进一步奠定了基础。此外,招商局工业去年还着手整合修造船资产,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签署管理权托管协议,自2019年1月12日起招商局工业托管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旗下金陵船厂和江东船厂。
体量来看,2018年招商局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在央企中均排名第一,而招商工业属于招商局旗下先进制造业务板块的旗舰企业,聚焦在海洋装备修改装、海洋装备制造、豪华邮轮制造、新材料和特种设备等四大板块,与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业务存在同业经营情况。
另一方面,中集集团海工业务持续亏损,去年受到计提资产减值影响,业务净亏损扩大到34.49亿元,所以海工整合动向也备受投资者关注,几乎成为近年来中集集团年度业绩业绩交流会必谈问题。
中集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麦伯良曾在多个场合上表示了双方海工业务整合可能性,并在2018年业绩说明会上,麦伯良表示,中集海工业务在整合过程中,但未透露具体情况;去年在接受证券时报专题采访时候,麦伯良也表示未来海工产业发展需要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协作,强强联合,中国的海工会站在全球顶端,未来大有希望。
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业内一直对招商中集的海工业务整合抱有预期;海工业务复苏对油价高度敏感,整体来看,只要油价能稳定在70、80美金或者更高,将为整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时点。海工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随着今年油价有所反弹,上半年的海工业务订单也有所恢复增长。
据信德海事网预计,如果招商与中集顺利合并,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建造记录将达到38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记录将达到14座,从历史订单记录数量上将跻身全球海工第一梯队,将打开新的竞争局面;不过,除了订单规模扩大,还需要不断提升按时按预算交付能力和项目设计管理能力,才能在未来与全球一流海工企业正面竞争。